气动技术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的自动化技术,其发展历程与工业革命和自动化进程紧密相关,从20世纪开始广泛应用,至2021年,全球气动元件市场规模已达136.97亿美元。而中国气动元件市场规模同样持续增长,2022年,气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市场销售额已达390亿,前景向好。
诚然,我国气动行业发展迅速、规模持续扩大,然而,由于起步较晚,中国气动市场仍存在由非大陆企业主导、与国际头部企业差距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推动下,高端装备自主可控需求日益迫切,国产化替代浪潮汹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圳市伙伴气动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伙伴气动”)作为国内气动元件领域的头部企业,开启了其破局崛起的征程。
破局崛起!从“跟跑”到“领跑”
作为工业自动化的“肌肉与神经”,精密气动元件对实现装备智能化、制造效率提升至关重要。为破解由日本SMC、德国FESTO等巨头长期主导的市场格局,自2012年创立以来,伙伴气动便肩负“让气尽其所能”的使命,怀抱“成为中国气动行业第一品牌”的宏伟愿景,持续研发投入以打造产品竞争力,矢志步入中国民族气动行业第一方阵。
为此,伙伴气动锐意进取,把握机遇精益求精,即使疫情期间也未停滞。如今,其已从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深圳总部、安徽及江苏生产基地、温州销售分公司等多家分支机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旗下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元件、气源处理元件、气动真空元件、气管及接头等拳头产品,凭借高性能与性价比优势,成功打破了日欧企业的市场垄断,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半导体、机械制造等智能制造领域,实现了气动元件高端市场的国产化替代。
13年间,伙伴气动相继斩获“广东省知名品牌”“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深圳知名品牌”“湾区省知名品牌”“国货之光品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业设计红帆奖”等殊荣。这既是对其专注创新、厚植技术、对标国际、敢于超越的褒奖,更是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在细分领域力争“领跑”的真实写照。
重金投入!筑牢研发“智造”硬实力
伙伴气动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与其在研发与生产端的努力功不可没。
面对国产气动行业在高端产品技术层面进口依赖度较高的现状,伙伴气动采取高投入策略,每年将超过10%的营业收入投入研发创新;其研发中心配备了日本Brother、德国欧德吉等国际顶尖品牌的精密机床,以及全自动磨床以及2.5次元、3次元影像测量仪等高精度检测设备。持续的投入最终结出丰硕成果:伙伴气动不仅拥有各类专利证书112项;还是多项气动产品国标、行标及团标的起草单位与牵头制定单位;其自主研发的气体泄漏测量仪等关键设备也已实现量产应用,成功解决了被技术“卡脖子”的难题。
而在生产与交付端,伙伴气动拥有超1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及仓储基地,配备CNC、走心机、车铣复合机、全自动数控磨床、全自动导轨精密数控磨床等先进设备,实现了机、电、软领域的深度耦合。更令人瞩目的,还有伙伴气动高达10亿元的库存规模,这使其具备强大的供应链韧性,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交付,仅需3至10天即可完成。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交付保障能力,使伙伴气动拥有了在市场上与国外品牌“掰手腕”的资本。
性能标杆!双核驱动高端市场
聚焦核心产品,伙伴气动以精密位移平台和滑台气缸两大拳头产品入局市场。尤其在滑台气缸这一核心领域,作为该领域行业标准的主导起草单位,伙伴气动的滑台气缸以设计紧凑、轻巧节能著称,普遍具备高刚性、超高精度、超长寿命以及优异的耐腐蚀性,技术层面通过了工信部科技成果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性能层面更是已全面实现对国际一线品牌的直接替换,能够满足各种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新能源电池制造中,其特殊的结构设计能够提供强劲推力,结合精密导轨,确保电池制造产线长期稳定可靠;在半导体设备领域,亦能满足严苛的洁净环境要求,实现晶圆和芯片的精密搬运与定位,稳定替代进口产品。同时,面对激光加工的高温与强振动环境,其滑台气缸的高刚性设计也有效保障了光学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精准定位,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精密加工设备。
伙伴气动的精密位移平台则凭借高精度、高刚性、模块化自由组合等特性,在光学检测领域,高刚性结构和精密调节机构能为镜头对焦与扫描提供稳定平台,大幅提升缺陷识别能力;在半导体封装测试环节,其模块化设计也可支持复杂多轴运动,实现晶圆探针的精密定位,助力国产设备突破精度瓶颈。此外,伙伴气动精密位移平台符合洁净规范的设计也适用于生物医疗设备,保障了精密操作的无污染环境。
目前,伙伴气动自主研发的产品已占据国内高端市场20%的份额,成功打破了外资品牌在核心气动部件领域的长期垄断,实现了国产气动元件从“中低端配套”向“高端自主可控”的历史性跨越。未来,其将着力构建更强大的研发与量产平台,持续锻造国产高端气动的硬核实力,矢志赋能中国智能制造,向“中国气动行业第一品牌”的目标坚定迈进!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哈尔滨资讯网